20
2022-04
​CNC数控机床工作原理
  一、数控机床工作原理--简介    CNC,数控机床,全称为数字控制机床,英文名称为Computernumericalcontrolmachinetools,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是集机床、计算机、电机及拖动、自动控制、检测等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设备,可按照要求自动将零件加工出来,无需人工操作。数控机床较传统机床而言,具有柔性高、精度高、生产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强等多重优点,是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二、数控机床工作原理--结构    数控机床主要由加工程序载体、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主体和其他辅助装置构成。其中,加工程序载体主要用于完成操作的自动化,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最核心的部分,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模块,主要采用计算机数控系统(ComputerNumericalControl,简称CNC)来以软件的形式实现数控的功能;伺服系统主要用于接收数控装置发出的指令,并经功率放大、整形处理后转换成机床执行部件的直线位移或角位移运动;机床主体指的是数控机床的机械主体,用来完成各种切削加工的操作。   三、数控机床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进行加工,首先必须将工件的几何数据和工艺数据等加工信息按规定的代码和格式编制成数控加工程序,并用适当的方法将加工程序输入数控系统。数控系统对输入的加工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输出各种信息和指令,控制机床各部分按规定有序地动作。数控机床的运行处于不断地计算、输出、反馈等控制过程中,从而保证刀具和工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19
2022-04
CNC车床高斯曲线加工
​  随着新产品研制的发展,许多新产品的形状采用了特殊曲线,如椭圆、双曲线和高斯曲线等,而如何加工这些特殊曲线就成了机加人员的新课题。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采用宏程序编程,然后在数控车床上车削是较为简单、经济和方便的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编程者要求较高,这是因为宏程序的编制要求程序员不仅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要熟悉数控车床的编程指令,对于宏程序更应是了如指掌。   宏程序分为A类和B类两种:A类宏程序通常采用H代码编制,B类宏程序通常用赋值语句和数学公式进行编制,易为大家接受,FANUC0i型数控系统的宏程序就是B类。 ▽长按爱心,添加小编,技术交流▽   一、FANUC0i型数控系统宏程序 在FANUC0i型数控系统中变量分为4种类型,即空变量、局部变量、公共变量和系统变量。空变量的变量号为#0,该变量总为空,没有值能赋给该变量;局部变量的变量号为#1~#33,该类变量只能用于在宏程序中存储数据,当断电时局部变量初始化为空,调用宏程序时,给局部变量赋值。公共变量的变量号为#100~#199、#500~#999,公共变量在不同的宏程序中的意义相同。当断电时,变量#100~#199初始化为空,变量#500~#999中的数据保存,即使断电也不丢失。系统变量的变量号为#1000~,系统变量用于读和写CNC的各种数据,例如刀具的当前位置和刀具补偿值等。我们在编写宏程序时可以引用局部变量和公共变量,在引用变量,特别是公共变量时,为消除变量内原有数据的影响,一定要给变量重新赋值后再引用。   宏程序是用户实现机床功能扩展的一种方法。在宏程序中可以使用变量,给变量赋值,变量间可进行运算和程序跳转。此外,宏程序还提供了循环语句、分支语句和子程序调用语句,一层宏循环里还可以嵌套多层循环。所以可以应用宏程序指令编制出简洁合理的小容量加工程序,扩展数控机床功能,提高加工效率,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作用。   二、高斯曲线的方程 高斯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是   ,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但此方程我们还不能直接应用于数控车床,因为在数控车床上,坐标系是这样规 定的:Z轴与主轴轴线平行,正方向是远离工件方向,X轴与主轴轴线垂直,正方向是远离主轴轴线方向。因此我们需要把直角坐标系的方程转换为数控车床坐标系下的方程,同时数控车床不能识别指数函数和平方等数学符号,这就需要用宏程序中的算术和逻辑运算符号替换其中的数学符号,变成数控车床可识别的公式。   经变换后高斯曲线在数控坐标下的方程如下。 X=140.6/EXP(((z-620)/1339)*((z-620)/1339))+9.358/ EXP(((z+251.5)/351.8)*((z+251.5)/351.8))+24.58/EXP(((z+740.4)/464.1)*((z+740.4)/464.1))   三、数控车床加工特殊曲线的方法 数控车床可通过G01、G02等G代码直接加工直线、圆弧,但并没有专门的G代码来加工椭圆、双曲线和高斯曲线等特殊曲线。在加工此类曲线时一般采用直线逼近法,即在Z方向上依次递减或递增,以0.05mm~0.5mm为一个步距,每递减或递增一个步距得到一个Z值。然后,通过曲线方程计算求出对应的X值,再将刀具直线插补至计算得出的(X,Z)值所确定的点,依次插补便可完成特殊曲线的加工。   四、编制加工高斯曲线的宏程序 现以一个简单的零件为例,说明高斯曲线的宏程序编制过程。如图1所示,在Φ260mm的毛坯棒料上加工一段长100mm的高斯曲线外轮廓。图1是直角坐标系下的零件图样,图2是数控坐标下的零件图样。 1490873504692141.png1490873504561622.png   在高斯曲线数控坐标方程中,我们用#101表示自变量z,用#102表示(z-620)/1339,用#103表示(z+251.5)/351.8,用#104表示(z+740.4)/464.1,用#105表示因变量x,则高斯曲线的方程可表示为:   #105=14.6/EXP(#102*#102)+9.358/EXP(#103*#103)+24.58/EXP(#104+#104)   编制精加工程序如下: O0001 N10#101=0;(自变量初值)N20#102=(#101-620)/1339; N30#103=(#101+251.5)/351.8;N40#104=(#101+740.4)/464.1; N50#105=14.6/EXP(#102*#102)+9.358/EXP(#103*#103)+24.58/EXP(#104*#104); N60G01X[2*#105]Z[-#101]F0.2;(直线逼近法加工高斯曲线) N70#101=#101+0.1;(z值递增一个步距) N80IF[#101LE100.0]GOTO20;N90G01X265.0; N90G00X100.0Z100.0;N100M30; 以上程序为最后一刀的精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中要考虑到毛坯的余量,这就需要先粗车,再精车。粗车同样也是沿轮廓车削,可采用G71或者G73指令粗车,然后用G70指令精车,编制完整的程序如下。   O0002 N10G40G21G97G99;N20M03S800; N30T0101; N40G00X262.0Z2.0;N50G73U9.0R9.0; N60G73P70Q150U0.3W0.0F0.2;N70#101=0;(自变量初值) N80#102=(#101-620)/1339;N90#103=(#101+251.5)/351.8; N100#104=(#101+740.4)/464.1; N110#105=14.6/EXP(#102*#102)+9.358/EXP(#103*#103)+24.58/EXP(#104*#104); N120G01X[2*#105]Z[-#101]F0.1S1000;(直线逼近法加工高斯曲线) N130#101=#101+0.1;(z值递增一个步距)N140IF[#101LE100.0]GOTO80; N150G01X265.0;N160G70P70Q150; N170G00X100.0Z100.0;N180M30;   虽然随着CAD/CAM软件的应用,手工编程、宏程序应用空间日趋缩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PC机也无能为力,这就要求我们深挖手工编程,发挥数控机床潜力。 同时宏程序与自动编程比较具有运算速度快、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以及短小精悍等优点。
18
2022-04
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你认识几种?
  数控机床为了能在工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多道加工工序,缩短辅助时间,减少多次安装工件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带有自动换刀装置。自动换刀装置应当满足换刀时间短、刀具重复定位精度高、刀具储存量足够、刀库占地面积小以及安全可靠等基本要求。   一、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 1.回转刀架换刀 回转刀架是一种最简单的自动换刀装置,常用于数控车床。可以设计成四方刀架、六角刀架或圆盘式轴向装刀刀架等多种形式。回转刀架上分别安装着四把、六把或更多的刀具,并按数控装置的指令换刀。 回转刀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粗加工时的切削抗力。由于车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刀尖位置,对于数控车床来说,加工过程中刀具位置不进行人工调整,因此更有必要选择可靠的定位方案和合理的定位结构,以保证回转刀架在每次转位之后,具有尽可能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一般为0.001~0.005mm)。 一般情况下,回转刀架的换刀动作包括刀架抬起、刀架转位及刀架压紧等。 2.更换主轴头换刀(刀具旋转为主运动) 更换主轴换刀是带有旋转刀具的数控机床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换刀方式。这种主轴头实际上就 是一个转塔刀库。 主轴头有卧式和立式两种,通常用转塔的转位来更换主轴头,以实现自动换刀。在转塔的各个主轴上,预先安装有各工序所需要的旋转刀具,当发出换刀指令时,各主轴头依次地转到加工位置,并接通主运动,使相应的主轴带动刀具旋转。而其它处于不加工位置上的主轴都与主运动脱开。 这种更换主轴换刀装置,省去了自动松、夹、卸刀、装刀以及刀具搬运等一系列的复杂操作,从而缩短了换刀时间,并提高了换刀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空间位置的限制,使主轴部件结构尺寸不能太大,因而影响了主轴系统的刚性。为了保证主轴的刚性,必须限制主轴的数目,否则会使结构尺寸增大。因此,转塔主轴头通常只适用于工序较少、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机床,例如数控钻、铣床等。 3.带刀库的自动换刀系统 由于回转刀架、转塔头式换刀装置容纳的刀具数量不能太多,不能满足复杂零件的加工需要,因此,自动换刀数控机床多采用带刀库的自动换刀装置。带刀库的自动换刀装置由刀库和换刀机构组成,换刀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把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全部刀具分别安装在标准刀柄上,在机外进行尺寸预调整后,按一定的方式放入刀库。换刀时,先在刀库中选刀,再由换刀装置从刀库或主轴上取出刀具,进行交换,将新刀装入主轴,旧刀放回刀库。刀库具有较大的容量,既可安装在主轴箱的侧面或上方。由于带刀库的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的主轴箱内只有一根主轴,主轴部件的刚度要高,以满足精密加工要求。 另外,刀库内刀具数量较大,因而能够进行复杂零件的多工序加工,大大提高了机床的适应性和加工效率。带刀库的自动换刀系统适用于数控钻削中心和加工中心。   二、刀库和刀具的选择方式 1.刀库类型 刀库的作用是储备一定数量的刀具,通过机械手实现与主轴上刀具的互换。刀库的类型有盘式刀库、链式刀库等多种形式,刀库的形式和容量要根据机床的工艺范围来确定。图7-16所示的盘式刀库,刀具的方向与主轴同向,换刀时主轴箱上升到一定的位置,使主轴上的刀具正好对准刀库最下面的那个位置,刀具被夹住,主轴在CNC的控制下,松开刀柄,盘式刀库向前运动,拔出主轴上的刀具,然后刀库将下一个工序所用的刀具旋转至与主轴对准的位置,刀库后退将新刀具插入主轴孔中,主轴夹紧刀柄,主轴箱下降到工作位置,完成换刀任务,进行下道工序的加工。此换刀装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换刀可靠性较好;缺点是换刀时间长,适用于刀库容量较小的加工中心。 对于刀库容量需要较大的加工中心可采用链式刀库(图7-17),链式刀库的结构紧凑,刀库容量较大,链环的形状可根据机床的布局制成各种形状,也可将换刀位突出以便于换刀。当需要增加刀具数量时,只需增加链条的长度即可,给刀库设计与制造带来了方便。 2.刀具的选择方式 一般的刀库内存放有多把刀具,每次换刀前要进行选刀,常用的选刀方法有顺序选刀和任意选刀两种,顺序选刀是在加工之前,将加工零件所需刀具按照工艺要求依次插入刀库的刀套中,加工是按顺序调刀,加工不同的工件时必须重新调整刀库中的刀具顺序。其优点是刀库的驱动和控制都比较简单。因此,这种方式适合加工批量较大、工件品种数量较少的中、小型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 随着数控系统的发展,目前大多数的数控系统都采用任意选刀的方式,其分为刀套编码、刀具编码和记忆式等三种。 3.刀具编码方式 刀具编码或刀套编码需要在刀具或刀套上安装用于识别的编码条,一般都是根据二进制编码的原理进行编码。刀具编码选刀方式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刀柄结构,并对每把刀具编码。每把刀具都具有自己的代码,因而刀具可在不同的工序中多次重复使用,换下的刀具不用放回原刀座,刀库的容量也可相应减少。但每把刀具上都带有专用的编码环,刀具长度加长,制造困难,刀库和机械手的结构变复杂。刀套编码的方式是一把刀具只对应一个刀套,从一个刀套中取出的刀具必须放回同一刀套中,取送刀具十分麻烦,换刀时间长。目前在加工中心上大量使用记忆式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将刀具号和刀库中的刀套位置对应地记忆在数控系统的PLC中,无论刀具放在哪个刀套内,刀具信息都始终记存在PLC内。刀库上装有位置检测装置,可获得每个刀套的位置信息。这样刀具就可以任意取出并送回。刀库上还设有机械原点,使每次选刀时就近选取。   三、刀具交换装置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中,实现刀库与机床主轴之间传递和装卸刀具的装置称为刀具交换装置。刀具的交换方式有两种:由刀库与机床主轴的相对运动实现刀具交换以及采用机械手交换刀具。利用刀库与机床主轴的相对运动实现刀具交换的装置在换刀时必须首先将用过的刀具送回刀库,然后再从刀库中取出新刀具,两个动作不能同时进行,换刀时间较长。而采用机械手换刀装置在换刀时能够同时抓取和装卸机床主轴和刀库中的刀具,因此换刀时间进一步缩短。采用机械手进行刀具交换的方式应用最广泛。这是因为机械手换刀灵活,动作快,而且结构简单。机械手能够完成抓刀—拔刀—回转—插刀—返回等一系列动作。为了防止刀具掉落,机械手的活动爪都带有自锁机构。
16
2022-04
​CNC数控机床加工铝料,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铝料的前提下,需要考虑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不可抗拒因素:  1.机床本身的稳定度。 如果不是新机床或者机床进过大量的加工没有进行调试的情况下,会出现机床本身所造成的尺寸误差。 造成机床本身误差有以下几个因素:  (1)机械方面: a.伺服电机与丝杠之间松动。 b.滚珠丝杠轴承或螺母磨损。 c.丝杠与螺母之间润滑不足。 (2)电气方面: a.伺服电机故障。 b.光栅尺内部有污垢。 c.伺服放大器故障。 系统参数方面可进行PMC恢复,所以略去不提。  2.工件加工后冷却变形。 这个基本上无法避免,在加工时尽量注意冷却液的使用,以及在进行在位测量时,注意冷却后的工件变形。   二、可避免因素:  1.加工工艺: 其实大部分的实际加工误差都是由加工工艺不合理导致,在保证基本加工工艺(如铣削数控加工的“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大面后小面”或者夹具使用中“减少装夹次数,尽量采用组合夹具”等基本加工工艺细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铁屑对铝件造成的加工误差,因为铝件很软,排除的铁屑很容易使铝件造成加工误差比如,在FANUC或华中加工中心中,打深孔尽量使用G83指令,使铁屑可以排出。   2.切削三要素:  切削速度vc、进给量f、切削深度ap与刀具补偿这方面实在是不好细说,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磨损的前提下,调整参数充分发挥刀具切削性能,使切削效率最高,加工成本最低。在数控车床中,还有刀头磨损补偿等要素。  3.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中的数值计算: 在手工编程中,计算出现误差也是常见状况,不过现在大部分生产都是自动编程,所以,这部分只是提个醒,凑个字数而已。  4.准确对刀: 对刀不准确也是造成尺寸误差的因素,所以,尽量选择好的寻边器,如果机床有自动对刀器那就更好了,如果没有寻边器,试切吧,这就是操作经验了。以上是总结的数控加工中容易使精度误差的几项因素。希望小伙伴们受益哦~  
15
2022-04
​CNC数控机床零件加工、高精准零件加工
  数控加工中心是从数控铣床发展而来的。与数控铣床的最大区别在于加工中心具有自 动交换加工刀具的能力,通过在刀库上安装不同用途的刀具,可在一次装夹中通过自 动换刀装置改变主轴上的加工刀具,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东莞市沃尔鑫公司拥有 全方位加工设备、实现多种加工功能,专业的加工技术人员。 数控加工都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1大量减少工装数量,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不需要复杂的工装。如要改变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只需要修改零件加工程序,适用于新产品研制和改型。   2加工质量稳定,加工精度高,重复精度高,适应飞行器的加工要求。   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情况下生产效率较高,能减少生产准备、机床调整和工序检验的时间,而且由于使用最佳切削量而减少了切削时间。   4可加工常规方法难于加工的复杂型面,甚至能加工一些无法观测的加工部位。   特点 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有如下特点: ●加工精度高,具有稳定的加工质量; ●可进行多坐标的联动,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 ●加工零件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可节省生产准备时间; ●机床本身的精度高、刚性大,可选择有利的加工用量,生产率高(一般为普通机床的3~5倍); ●机床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传播技巧,提高微信运营效率,增强微信互动效果,也为品牌提供优质有效的传播。
14
2022-04
​CNC数控机床深孔加工要诀
   什么叫深孔? 深孔是指孔深与孔径比L/d≥5的孔,深孔加工是机械加工中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大深径比的深孔加工,难点在于刀具细长,刚性差、强度低,易引起刀具偏斜,且散热困难,排屑不易,经常产生直径变大、出现锥形或孔偏斜等现象,从而达不到质量要求。 航空发动机某喷嘴类零件,孔径为Ф6mm,孔深为105mm,深径比达17:1。超大的深径比更增加了此零件的加工难度,为了加工出合格孔,需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刀具。笔者经过试件的试切加工,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加工方法。   一、零件简介 某喷嘴类零件,总长为105mm,杆部内孔为φ6+0.12mm,壁厚为2mm,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深径比为17:1,属于深孔加工的零件,其材料为难加工的GH4169。 这类高温合金孔加工相对于一般钢材切削加工,刀具寿命要低50%以上,且加工效率低,成本高。高温合金孔加工主要难点是: ①切削力大,消耗机床功率大; ②孔加工是半封闭的切削,产生的高切削热和切屑难以及时排出,远离刀尖,刀具磨损更为剧烈; ③用普通的钻削方法难以保证高温合金孔的精度要求。 ④高温合金孔加工中,刀具磨损比加工普通钢材快得多,且需要切削性能更好的刀具材料。 为了解决以上加工难点,加工此深孔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刀具,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二、加工工艺设计和分析 零件深孔加工选用常规的钻削方式,需加长麻花钻,而且要断屑加工,不仅加工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差,加工效率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大、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很容易引起堵屑或折断钻头,造成更大的加工困难,因此刀具最好选择深孔加工专用刀具。 设备的选用考虑到本公司产品类型多,深孔加工产品结构差异大,且生产批量较小,不可能购置深孔加工专用机床,为了更好地保证深孔精度要求,结合工厂实际,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来满足深孔加工的技术要求。   1.刀具的选择 深孔加工的刀具有多种,如枪钻、喷吸钻、套料钻、硬质合金可转位深孔钻、内排屑深孔钻和亚干式深孔加工系统等类型。 喷吸钻适用于经改装的车床、卧式加工中心,易加工工件材料;套料钻、内排屑深孔钻的钻孔直径不适合钻加工Ф6mm的小孔;硬质合金可转位深孔钻一般最小钻削直径为Ф20mm; 而亚干式深孔加工系统主要是利用压缩空气进行排屑和冷却,使用雾化切削液进行润滑,需专用的加工设备。 而枪钻适用于加工Ф2~Ф20mm、长径比L/D>100、表面粗糙度Ra6.3~Ra0.4μm、精度H7~H10级的深孔。   经对上述几种深孔加工刀具的对比及本厂的实际情况,研究决定采用枪钻进行此深孔的加工。 枪钻由硬质合金钻尖、钻杆和刀柄三部分组成。 枪钻钻尖上开有油孔,以加强钻头冷却润滑和使切屑顺利排出,并选择韧性和抗振性均较佳的硬质合金作为基体,表面可涂TiC或TiN,以提高钻头的硬度和耐磨性;钻杆一般选用40Cr无缝钢管。 其原理是高压油由钻杆后部中孔注入,经腰形孔到达切削区后迫使切屑随切削液由V型槽与工件孔壁间空间排出,故称外排屑。 此类深孔钻前角一般为0°,以便制造。它无横刃,钻尖偏离轴线,钻孔时钻尖前方形成小圆锥,可使切屑在钻尖处断离为两段,使之较易排出。   2.设备 枪钻是用来钻削回转工件中心上的孔,加工时,通常是工件旋转,钻头作直线进给,较适用于加工中心及配备高压冷却系统的车床与立式机床、刀具或工件旋转场合。 综合考虑枪钻加工的应用场合及公司现有设备情况,在此零件加工时,笔者选择了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此设备既可实现零件旋转,又配备高压内冷系统,满足枪钻的应用场合。可以进行钻孔加工。   3.枪钻引导孔加工 枪钻属于非平衡钻头,不平衡的槽形意味着切削力不平衡。 为了减少钻头周边的径向切削力,需要靠导套或引导孔分担。 典型的枪钻机床上配有枪钻引导套,而本例所选的车铣加工中心不是枪钻专用机床,没有配备导套,且没有夹具,无法设计导套。 因此,笔者考虑用钻削引导孔的方式来平衡枪钻切削力。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得出: 枪钻引导孔的深度应为1~2倍枪钻直径,直径应比枪钻钻头直径大0.004~0.012mm较合适。   4.工艺试验与分析 深孔加工工序草图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用软三爪装夹,以定位,夹紧,按车端面→钻导向孔→钻深孔的顺序进行零件的深孔加工。 钻导向孔时,以不同厂家的钻头按不同切削参数进行试验加工;钻深孔时,我们选择了伊斯卡的枪钻,以不同的加工方法和不同的切削参数进行了多个孔的钻削试验。   (1)引导孔加工。 钻引导孔时,在满足枪钻引导作用的前提下,笔者也兼顾了刀具成本问题,分别选择进口的伊斯卡中空内冷合金钻头和国产的四平合金钻头进行了试切加工。 经过多个孔的试验加工,发现进口刀具切削参数比国产刀具要高许多,转速可以达到2500r/min,进给率为50mm/min,而且较耐磨损,但费用较高;国产刀具的切削参数偏低,转速为600r/min,进给率仅为20mm/min,加工效率远低于进口刀具,费用同样远远低于进口刀具的费用。 经试验,两种刀具的加工质量相似。因为此零件的批量小且加工件数少,在满足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费用较低的四平合金钻头。   (2)深孔加工。 深孔加工我们采用了两种加工方案进行试验加工: 一种是进入导向孔和退出深孔时,均采取小于钻削时转数和进给率的方法进行深孔加工; 另一种是以较低转数和进给率反转进入导向孔,以零转数和G0的速度快速退出深孔的加工方法。   经过试验加工发现:第一种加工方法加工效率低且零件表面质量差,而第二种加工方法,加工效率高且质量较好。 因此,在保证足够冷却压力的情况下,选择第二种加工方法进行了刀具寿命试验。 试验过程中发现,1把枪钻加工到第4件零件时,加工声音异常,于是调低进给倍率为90%,继续加工,可顺利完成第4件和第5件的加工,但加工到第6件时,加工到孔深78mm时,钻头折断。 经过试验,在调低进给倍率的情况下,1把枪钻最多加工5件零件,可防止钻头折断。  在某些加工范围内,枪钻能解决麻花钻不能解决的深孔和高精度孔加工问题,可钻出一个直线度高、表面粗糙度好的孔。 而且在固定所有因素,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冷却液压力后,深孔钻这个工序便成为一个简易的“标准”工序,不受操作员技术的影响,只要是一个高质量的枪钻便可在生产过程中提供一致的表现。 它不仅适用于专用枪钻机床,同时在高压内冷和导向满足的情况下也适用于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经济适用性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3
2022-04
​CNC加工中心维护保养方法,工厂必须重视
  CNC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维护保养能够防止机床非正常磨损,避免机床突发故障。对机床的精心维护保养,可以保持机床加工精度的长期稳定,延长机床使用寿命。这项工作必须从工厂的管理层面高度重视并执行!   ▌维护保养相关责任人   1、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基本保养;   2、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及必要的维护;   3、车间管理人员负责对整个车间各操作员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监督。   ▌数控设备使用之基本要求   1、数控设备要求要避免潮湿、粉尘过多和有腐蚀气体的场所;   2、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和其它热辐射,精密数控设备要远离振动大的设备,如冲床、锻压设备等;   3、设备的运行温度要控制在15度至35度之间。精密加工温度要控制在20度左右,严格控制温度波动;   4、为避免电源波动幅度大(大于正负10%)和可能的瞬间干扰信号等影响,数控设备一般采用专线供电(如从低压配电室分一路单独供数控机床使用),增设稳压装置等,都可减少供电质量的影响和电气干扰。   ▌日常加工精度维持   1、开机后,必须先预热10分钟左右,然后再加工;长期不用的机器应延长预热的时间;   2、检查油路是否畅通;   3、关机前将工作台、鞍座置于机器中央位置(移动三轴行程至各轴行程中间位置);   4、机床保持干燥清洁。   ▌每日维护保养   1、每日对机床灰尘铁屑进行清扫清洁:包括机床控制面板、主轴锥孔、刀具车、刀头及锥柄、刀库刀臂及刀仓、转塔;XY轴钣金护罩、机床内柔性软管、坦克链装置、切屑槽等;   2、检查润滑油液面高度,保证机床润滑;   3、检查冷却液箱内冷却液是否足够,不够及时添加;   4、检查空气压力是否正常;   5、检查主轴内锥孔空气吹气是否正常,用干净棉布擦拭主轴内锥孔,并喷上轻质油;   6、清洁刀库刀臂和刀具,尤其是刀爪;   7、检查全部信号灯,异警警示灯是否正常;   8、检查油压单元管是否有渗漏现象;   9、机床每日工作完成后进行清洁清扫工作;   10、维持机器四周环境整洁。   ▌每周保养   1、清洗热交换器的空气滤网,冷却泵、润滑油泵滤网;   2、检查刀具拉栓是否松动,刀把是否清洁;   3、检查三轴机械原点是否偏移;   4、检查刀库换刀臂动作或刀库刀盘回转是否顺畅;   5、如有油冷机检查油冷机油,如低于刻度线请及时加注油冷油;   6、清洁压缩气体中的杂质和水份,检查油雾分离器中的油量,检查各路电磁阀的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气动系统中的密封性,因为气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换刀及润滑系统;   7、防止灰尘污物进入数控装置内部。在机加车间的空气中一般都会有油雾、灰尘甚至金属粉末,一旦它们落在数控系统内的电路板或电子器件上,容易引起元器间绝缘电阻下降,甚至导致元器件及电路板损坏。   ▌每月保养   1、检测轴轨道润滑情况,轨道面必须保证润滑良好;   2、检查、清洁极限开关以及碰块;   3、检查打刀缸油杯油是否足够,不足及时添加;   4、检查机器上的指示牌与警告铭牌是否清晰,存在。   ▌半年保养   1、拆开轴防屑护罩,清洁轴油管接头,滚珠导螺杆,三轴限位开关,并检测是否正常。检查各轴硬轨刮刷片效果是否良好;   2、检查各轴伺服马达及头部是否正常运转,有无异常声音;   3、更换油压单元油,刀库减速机构油;   4、测试各轴间隙,必要时可调整补偿量;   5、清洁电箱内灰尘(确保机床处于关闭状态下);   6、全面检查各接点、接头、插座、开关是否正常;   7、检查所有按键是否灵敏正常;   8、检查调整机械水平;   9、清洗切削水箱,更换切削液。   ▌年度专业维护保养或修理   注意:专业维护保养或修理应由专业工程师进行。   1、接地保护系统应有完好的连续性,确保人身安全;   2、对断路器、接触器、单相或三相灭弧器等元气件进行定期检查。如接线是否松动,噪音是否过大,找出原因并排除隐患;   3、确保电柜内散热风机正常运行,否则可能会导致元气件损坏;   4、保险丝熔断,空气开关频繁跳闸,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   5、检查各轴垂直精度,调整机床的几何精度。恢复或达到机床的要求。因为几何精度是机床综合性能的基础。例如:XZ、YZ垂直度不好会影响加工工件的同轴度和对称度,主轴对台面的垂直度不好会影响加工工件的平行度等等。因此对几何精度的恢复是我们保养的重点;   6、检查各轴电机与丝杆的磨损和间隙,并检查各轴两端支撑轴承是否损坏。当联轴器或轴承损坏时,会增加机床运行的噪声,影响机床的传动精度,损坏丝杆冷却密封圈,导致切削液泄漏,严重影响丝杆和主轴寿命;   7、检查各轴的防护罩,必要时更换之。防护罩不好直接加速导轨的磨损,若有较大的变形,不但会加重机床的负载,还会对导轨造成较大的伤害;   8、丝杆的校直,由于有些用户在机床发生碰撞后或塞铁间隙不好造成丝杆变形,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我们先放松丝杆,使之处于自然状态,再遵照维修规程安装丝杆,以保证丝杆在运动中尽量不受切向力,使丝杆在加工中也处在自然状态;   9、检查与调整机床主轴的带传动系统,适当地调整V带的松紧程度,防止机床在加工中打滑或丢转,必要时更换主轴V带,并检查1000r/min主轴高低档转换的压带轮气缸油量的多少。必要时添加,缺油会造成低档转换时的故障,严重地影响铣削加工时的表面粗糙度,使切削转矩降底;   10、刀库的清洁与调整。调整刀库旋转使之与台面平行,必要时更换卡簧,调整主轴定向桥的角度及刀库旋转系数,在各运动部件处添加润滑油脂;   11、防止系统过热:应该检查数控柜上的各个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检查风道过滤器是否有堵塞现象,若过滤网上灰尘积聚过多,不及时清理,会引起数控柜内温度过高;   12、数控系统的输入/输出装置的定期维护:检查机床传输信号线有无破损,接口、接头螺丝螺帽是否松动脱落,网线是否插稳,路由器清洁维护等;   13、直流电动机电刷的定期检查和更换:直流电动机电刷的过度磨损,影响电动机的性能,甚至造成电机损坏。为此,应对电动机电刷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应每年检查一次;   14、定期检查和更换存储用电池:一般数控系统内对CMOSRAM存储器件设有可充电电池维护电路,以保证系统不通电期间能保持其存储器的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尚未失效,也应每年更换一次,以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电池的更换应在数控系统供电状态下进行,以防更换时RAM内信息丢失;   15、清洁控制柜内电气元件、检查、紧固接线端子的紧固状态;清洗、清洁数控系统控制模块、电路板、风扇、空气过滤网、散热装置等;清洁操作面板内部元件、电路板、风扇、检查插接件紧固状态。
12
2022-04
​PLC、CNC与数控机床的关系
        1、内装型PLC        内装型PLC从属于CNC装置,PLC与CNC间的信号传送在CNC装置内部实现。PLC与数控机床之间的信号传送则通过CNC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实现,如图1所示。         内装型PLC具有以下特点:        (1)内装型PLC实际上是CNC装置带有的PLC功能,一般是作为一种基本的功能提供给用户。          (2)内装型PLC的性能指标是根据所从属的CNC系统的规格、性能、适用机床的类型等确定的,其硬件和软件部分是被作为CNC系统的基本功能或附加功能与CNC系统统一设计制造的,PLC所具有的功能针对性强,技术指标较合理、实用,适用于单台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等场合。          (3)内装型PLC可与CNC共用CPU,也可单独使用一个CPU;内装型PLC一般单独制成一块附加板,插装到CNC主机中。不单独配备I/O接口,而是使用CNC系统本身的I/O接口;PLC控制部分及部分I/O电路所用电源由CNC装置提供,不另备电源。          (4)采用内装型PLC结构,CNC系统可以具有某些高级的控制功能,如梯形图编辑和传送功能等。          2、独立型PLC        独立型PLC是独立于CNC装置,具有完备的硬件和软件功能,能够独立完成规定控制任务的装置。独立型的PLC与数控机床的关系如图2所示。          独立型PLC具有以下特点:        (1)独立型PLC本身即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具有CPU、程序存贮器、I/O接口通讯接口及电源等。          (2)在数控机床的应用中多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结构,具有安装方便、功能易于扩展和变更等优点。          (3)输入、输出点数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模块的增减灵活配置,有的还可通过多个远程终端连接器构成有大量输入、输出点的网络,以实现大范围的集中控制。
11
2022-04
模具图纸绘制经验!
  一、当把成品图调进模图时,成品图必须乘缩水。 (模具尺寸=产品尺寸×缩水)必须把成品图MIRROR(镜射)一次,即模圈里的成品图是反像的(成品是完全对称的除外)在前模,应把不属于前模的线条删除在后模,应把不属于后模的线修删除。 二、成品在模具里应遵循分中的原则 ,特别是对称的,成品如果不分中,到工场加工时很可能出错。 三、所有枕位之模具,枕位必须避开入水,无法避开时要加水口铁。   四、成品之间12—20mm(特殊情况下,可以作3mm)当入水为潜水时, 应有足够的潜水位置,成品至CORE边15-50mm,成品至CORE的边距与制品的存度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 制品的厚度(mm)成品至CORE边数值(mm)2015—2020—3020—3030—4030—40﹥4050   五、藏CORE(内模料)深度28mm以上 ,前后模内模料厚度与制品的平面投影面积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CORE料边至回针应有10mm距离。    制品平面投影面积前模内模料厚度A+型腔深度后模内模料厚度B+型腔深度 SP、CMmmMm﹤77253277—1163238116—1543850154—1934464≧1935076      CORE料宽度一般比顶针极宽或窄5—10mm,最低限度成品胶位应在顶针板内不影响落顶针,CORE料边至模胚边一般应有45—80mm 六、当在一块内模料上出多个CAVITY时,内模料大小不超过200×200mm。   七、模内镶入模框中圆角一般取10mm ,如要开精框时则取16mm或更大,铍铜模模内不倒圆角。 八、任何一种塑胶入水位置应避免从唧咀直行入型腔。   九、镜面透明之啤塑(K料、亚加力、PC等)应注意 ,冷料井入水流量及入水位置不能直衡(冲),一般作成“S”型缓冲入水,扇形浇品,使成品表面避免产生气级流雲。 (1)选模胚的一般原则:      当模胚阔度在250mm(包括250mm)以下时,用工字型模胚口型,模胚阔度在250—350mm时,用直力有面板模胚(T型)。模胚阔度在400mm以上并且有行位时用直力有面板模胚T型,没有行位时用直力无面板模胚(H型)有力模胚必须加工W25mm×H20mm码模坑,底面板必须有码模孔(中心距为“7、10、14”,中心“7、10”用¢二分之一牙,中心“14”的用¢八分之五牙,深度19—24mm细水口模胚一律采用I字型模胚。    当A板开框深度较深(一般大于60mm)时,可考虑开通框或选用无面板的模架;    有行位或较杯的模胚,A板不应用通框,当A板开框深度较深(一般大于60mm)时,可考虑不用面板;    方铁的高度,必须能顺利顶出产品,并顶针板离托板间有5—10mm的间隙,不可以当顶针板顶到托板上时,才能顶出产品,所以当产品较高时,要注意加高方铁;    模胚A板(B板)要有四条25.4mm×450撬模坑;    模板四边都有撬模坑5mm深;    顶针底板按模胚大小或高度加垃圾针(支承点)350mm以下为4粒,350mm—550mm为6粒,550mm以上为10粒或按设坟增加或减少。    有推板的模胚,一定不可以前模道柱后模导套;    前模模板厚度一般等于前模开框深度加25mm—35mm左右,当模胚无面板时,前模模板厚度一般等于前模开框深度加40mm—50mm左右。    后模模板厚度一般等于后模开框深度40—50mm左右,(可在模胚资料上查到标准托板厚度,一般是无需用托板;    当内模料镶CORE是圆形时,选用有托板的模胚;    当有行位或较杯时边钉一定要先入10至15mm到斜导柱才可以顶入滑块内,即当料导柱特别长时,应前模导柱,后模导套。以方便加长导柱;    使用顶针板导柱时,必须配置相应的铜质导套中托司,顶针板导柱的直径口,一般与标准模胚的回针直径相同,但也取决于导柱的长度C,其适用范围见下表,导柱的长度以伸入托板或B板10mm为宜。 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10√√√√√√           12√√√√√√√          16√√√√√√√√         20√√√√√√√√√        25√√√√√√√√√        30√√√√√√√√√√√√√√√√√40√√√√√√√√√√√√√√√√√50√√√√√√√√√√√√√√√√√   (2)标数基准      当一模出多个CAVITY时,标数应以模具中心为标数基准,成品标数基准应和成品图标数基准一致当成品标数基准点与模具中心对称时,应按对称于模具中心标数基准,当一模内有多块内模料,一内模料出多个CAVITY时,如果成品对称,应按对称于内模料标数,如果成品不对称,应从内模料单边标数,即标数首选分中标数,无法分中标数时,才从内模料单边标数,如以内模料单边标数,应以模胚基准角为标数基准(OFFSET偏孔);    当一模双出一个CAVITY时,应从内模料单边标数,且应以模胚基准,角为基码(OFFSET)偏孔;    标准应整洁明了,一般把模胚钢料,成品数放在一起图纸上方和左方,运水数单独放在一起,当有行位时,行位数应和运水数放在一起,标数应完整,特别是钢料大小,厚度及成品在模图里的位置不可缺少;    顶钉图、边数图、镶件图、标数基准跟排位图一致,排位图确定通过后,未经工程人员许可,不可随意改动师傅位(标数基准)。 (3)当模具是硬模   (内模料需淬火到HRC45度或以上)时,必须以模具分中或钢料分中标数。 (4)运水—是用为冷却内模用 ,通运水时要注意是否成品的每一部分都有适当的冷却,即冷却要均匀,还要注意与顶针镶针间的距离应有3—4mm以上,运水塞头深10mm以上,运水到胶位的距离10—15mm较为合适,若以运水孔的直径为D,即运水的中心距离为5—8D,当制品为聚乙烯(PE)时,运水不宜顺着收缩方向设置,以防制品有较大的变形。   模具人杂志微信,模具行业第一! (5)设计的冷却运水系统必须流径内模中 (铍钢模内模在A、B模板上直通即可)并于运水(出入口分别打上清楚编号,M/OUT字,设计指定的行位必须上运水、运水孔一般不小于特别情况进也可用或跟客户要求做,上模运水尽量近胶位,下模运水尽量走外圈,一般走“U”“C”形或“一”直通才可,较深时要走BAEFCE,运水在将要走模之前才锁; (6)当成品有凹(如花纹、侧壁上有孔等采用侧向抽芯即行位出模;   (7)当成品侧壁不允许有出模角时应采用侧向抽芯即行位出模;      行位分内侧抽芯和外侧抽芯,按前后模又可分为前模行位(行位在前模板内滑动)和后模行位(行位在后模板内滑动)前模行位常用较杯形式,因结构简单。当不能采用较杯开式时,必须设计特殊结构的模胚,即面板与A板间应有一次分型; (8)有行位之模具 ,行位镶入后模深度,一般不可小于25mm,行位特别小时可作20mm,当并排出两行时,行位之间应有小于20mm钢料,以防FIT模时钢料变形,画行位时要注意行位的斜度,斜边角一般在15度—25度之间选取,角度太小易烧坏斜边,角度太大易卡死,即无抽芯,特殊情况下不可超过30度,压鸡斜度应比边角度大2度,当行位很高时作1度,行位压鸡冬茹位宽16—30mm,一般作压鸡厚度的一半左右。    当滑块脱模后留在滑槽内的滑块,长度不得小于总长的二分之三,本规定滑块脱模后必须全部留在滑槽内。 没滑块镶入后模深为H翼仔宽度为B厚度为C滑块截面各部位相关尺寸见下表 H﹤3030—4040—5050—6565—100100—160  B6810101215C81012152025 模具专家微信号:mujuren (9)当行位必须向模具中心抽芯时 ,内侧行位必须作限条(GIB)以便于安装滑块(SCIDE);    (10)行位分行针孔,行框桶和行胶位,行胶位时要注意行位的分模线,行西半球一般有10度啤把定位,封胶位不可大于5mm,当行位只行一根针时,应采用担穿孔的形式;    (11)行位的钢料,当行位要封胶位时,钢料跟内模料,行位封胶位时,用王牌,行位镶件用内模料。限条(GIB)磨板耗(WEARPLATE)用8407    (12)当行位行针孔,而圆心正好在分型面上时,必须在后模料上作一虎口,以保证钻孔时有一段大约10mm是整个圆孔(灿孔);    (13)当行位的胶位全部在前模时,行位压鸡(JAN)应原力出;    (14)行位底要锣(磨)油坑,油坑为平行四边形,深度为0.5mm定为1—1.5MM,圆距离10—20mm为防止行位回位,可以采用波子,弹簧等;    (15)为防止行位回位,首选朝两侧行,其次朝地行,若有四面都要行位时,行位才朝天位行,且要作老鼠尾结构保证行位不会回位。    (16)当行位底下落有顶针时,必须安装早回木几构(机构);    (17)几是PVC料文钉针(垃圾钉)全部用或,入水位置不能直行,如有冬菇头则由各菇头入水; (18)啤PP料及K料可采用垃圾钉顶出;      (19)苦ABS等其它塑胶,当顶出力很小且成品上不允许留有顶针痕迹时,也可以采用垃圾钉顶出;    (20)顶针应落在不影响成品外观及最有利于成品出模即脱模力最大的地方顶出要平衡,顶针应尽大落;    (21)顶针应尽量落在较平的地方,如果分型口可斜度较大时,顶针应磨杨阶梯状以增大顶出力,或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加大箭脚或顶针柱;    (22)局部羽较深时,由于脱模力大,轻易顶白或顶穿,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顶针应傍骨,加头箭脚或出顶针柱,傍骨或出顶针时,顶针一般用Φ7/64”或Φ1/8”大件成品且胶位较厚时采用Φ1/8”顶针;    (23)成品上有较深内位时,一般在内骨底落Φ7/64”或Φ1/8”顶针出顶针柱或跟客户要求主骨两测傍骨出顶针柱;    (24)螺丝柱、定位柱等深孔部位一般落司筒或在柱两侧傍骨出顶针柱,实心柱底不要落顶针,可以防止困氮,也可以防止EDM时积碳;    (25)顶针边离胶位边一般应有1—2mm距离,当顶针傍柱位骨位顶出时,顶针边离胶位边不应超过2mm距良,当顶针位钢料低于周边钢料时,顶针边离胶位边可以作到0.5mm距离;    (26)凡是PVC等软胶的公仔模(铍铜模、雕刻模)一律采用垃圾钉出模,当用Φ5/32”或Φ3/16”垃圾钉应落在公仔较平整无花纹的部位,方便披水口,且顶出要平衡垃圾针要离开胶位边2mm以上;    (27)方便水口脱落,在水口转角处应落水口钉; (28)司筒底部用压块或无头螺丝等作定位用;      (29)所有钉针、司筒针、司筒及水口扣针必须于子头部及相对应顶针位为上对应文编号;    (30)有方向文顶针,司筒头要做(磨)单边或双边管位以防止转动;    (31)顶针与撑头及运水之间最细3—4mm,落顶针时视成品应尽可能落大一些的顶针。一般Φ3/16”—Φ5/32”为常用,成品特别大时可落Φ1/2”,或视需要落更大的顶针。落顶针时应落在顶出力较大的部位,且顶出要平衡,有时由于顶出力较大,顶出时易顶白或顶穿,此时应考虑将顶针傍骨或作顶针柱,头箭脚等;    (32)顶针图拿数要准确且要拿整数,最多可给一位小数,要小心顶针爆边,一般顶针边离胶位边应有1—2mm距离顶针图的标数基准要和排位图的方向一样;    (33)落撑头时应注意不要与顶针、顶棍孔干步,由于改模时可能要加多几支顶针,落撑头时要注意可能要加顶针的位置不能有撑头,即撑头不要落在成品的边上,撑头最大落2,撑头可落方形;    (34)有需要时模胚须配备有定位导圈(法兰)和主流衬套(唧咀)导圈用Φ100mm斜面用R19.05法兰全部收手面或沉X面板5mm唧咀要做定位,一般用Φ5/8”视模具也可使用Φ1/2”或Φ3/4”之唧咀;    (35)螺丝头至孔面1.5—2.0mm,Φ1/4”收12mm深,Φ5/16”收1.5mm深,一般收螺丝深度应是螺丝直径的2—2.5倍,标准螺丝有牙部分的长度一般都是螺丝直径的3倍,所以在画模图时,不可把螺丝有牙部分画得过长或过短,在画螺丝时必须按正确的装配关系画,而不能随便算数;    (36)撑头(支承柱)必须用螺丝或管针与底板固定,撑头高度要比方块高出0.1—0.25mm,撑头直径一般在2.5mm—50mm之间,撑头孔需大于撑头4mm左右,撑头用黄牌铜或高碳铜制位.    (37)收模内螺丝,原则上前模收于四个角上,螺丝中心离钢料边10mm,后模为方便走运水螺丝要朝模料中间收,但又不可以收在胶位底下,一般用Φ5/16”而收限条(GIB)之螺丝视行位太小,限条宽条选用Φ1/2”.Φ5/16”或Φ3/8”螺丝;    (38)回程弹弓:模胚阔度在250mm(包括250mm)以下利用Φ1”弹弓两根,模胚阔度在300mm以上应采用四根弹弓,视模具大小直径可取Φ1”,Φ1/4”,Φ1-Φ1/2”.所有弹弓内部要加直边,弹弓最大压缩量不可超过其自由长度的40%顶针板退到最后时,弹弓应处于压缩状态,其压缩量不应小于其自由长度的10%,较杯弹弓落直边,直径一般用Φ3/4”;    (39)回针弹簧采用指定蓝牌弹簧,除设计特别要求外,不许使用其他弹弓孔应大于弹弓直径最小2mm左右,B板深订15—20mm;    (40)入水水口能作圆形时必须作成圆形,直径一般取Φ4mm-Φ7mm水口可以取到Φ3mm以下,当模具有推板或为细水口模时,由于入水水口不可开在推板或水口板上,水口必须作成V字形,单边应有2.5—5度啤把底部倒圆角,深度约等于最大宽度的三分之二,如果水口有分支,主水口与分水口不可以一样粗,分水口应比主水口细,以利于注塑压力的传递,在不影响啤塑前提下,水口应尽可能作小些,并且由于水口太细而影响到啤塑时,加大水口很容易而改细水口却很难,当成品需要电镀时,应作辅助流道,流道把成品连成一体,直径一般为Φ4mm、Φ2mm浇口Φ1mm;    (41)T入水点数:入水点数以决于熔料流程C力制品胶位原度TM比值,一般每个入水点的控制数C/T=50—80任何情况下,一个水点的L/T值不得大于100,具体入水点数,还得按制品形状,胶料熔融后的粘滞度等因素加以调整;    (42)顶棍孔按模大小或图纸尺寸钻直径1—二分之一,试按客户提供的资料加工; (43)推板与镶件啤把配位斜度一般5度—10度,本公司一律7度;      (44)模图SECTIONVIEW的画法:完整模图应有两个,SECTIONVIEW(剖面)模向、纵向各一个,一般模向SECTIONVIEM剖导边,螺丝、纵向SECTIONVIEW审回针中托司,唧咀,弹弓属于模胚的零件只画一次即可,撑头及顶针可以不画足,视图而整洁而定,即是撑头,顶针、回针、弹弓在图面上不可交杂一起,不可避免时可各画一半或干脆不画撑头或顶针,但不可使图面看起来过于空旷,应画多些撑头或顶针使图纸看起来有内容,模图在电脑里摆放应该是:后模图在左,前模图在右,侧视图一个在后模正下方,一个在前模图的右边,我们从电脑里调出一个标准模胚,它的摆放位置是标准的摆放位置。但画一个幅完整的模图,还需要在前模的右侧增加一纵向的SECTIONVIEW应该注意的是,在画模图时不要移动前模图及后模图的相对位置,更不要将它旋转,为方便作图可移动或旋转SECTIONOIEW在打印图纸时,如果不能在一张纸上打印完所有的视图,应该把前后模视图放在一起,SECTIONVIEW摆放在一起并且上下位置不应颠倒;    (45)工模编号必须用清晰的二分之一“字”,清楚打在每件板的左边右边打上几号板还要按客户要求在A、B板或方铁上打上客户编号,模具模腔应有足够的排气槽;    (46)A、B板间隙1—1.5MM回针长短要合适,比模数低0.05—0.20mm,千万不要顶上模;    (47)当成品前模有深腔即脱模力特别大轻易粘前模时,应使用前模缩CORE方式脱模,一般选用无水口板的细水口板的细小口模胚(三极模)利用扣鸡和拴打螺丝限位,开模进由于A、B板之间被扣鸡扣死,面与A板之间打开缩CORE,开模一定距离后栓打螺丝限位,扣鸡被打开,再开A、B板之后完成脱模;    后模缩CORE成品扣位加工在后模型芯,不是主要缩CORE的内CORE上时,模具B板可活动,缩CORE的内CORE固定在托板上实际上是不能活动的,利用拴打螺丝限位,弹簧顶出,开模时,在A、B板被打开的同时,B板与托板之间由于弹簧的力量打开,B板浮起实现缩CORE,开模一定距离后拴打螺丝限位,A、B板之间继续打开之后完成脱模; (48)当成品后模有扣位需要强行脱模时 ,扣位一般为0.50mm左右不大于0.8mm,用于PP胶料最多,应使用后模缩CORE或浮CORE方式脱模;    后模缩CORE,成品扣位加工在后模型芯,不是在要缩CORE的内CORE上时,模具B板可活动,缩CORE的内CORE固定在托板上实际上是不能活动的,利用拴打螺丝限位,弹簧顶出,开模时在A、B板被打开的同时,B板与托板之间由于弹簧的力量打开,之后完成脱模此时如果入水形式为潜前模入水轻易刮花成品表面,可增加一机构,保证A、B板之间打开一定距离之后,B板再浮起实现缩CORE,或者增加一扣鸡,开模时由于A、B板之间被扣鸡扣死,B板与托板之间先行打开实现缩CORE开模一定距离后拴打螺丝限位,扣鸡被打开,再开A、B板之后完成脱模,缩CORE后强行脱模时,扣位处向内侧变形脱出;    后模缩CORE成品上有斜齿轮内CORE又不是完整圆形时也用缩CORE脱模,由于斜齿需要旋转出模,必须将非圆内CORE先行脱出开模顺序相同;    后模浮CORE,成品扣位加工在后模内CORE上,部分成品外表面在后模成型,当强行顶出时由于成品无法变形,导致无法脱模,开模时A、B板之间完成打开后,将成品和内CORE一同顶出,完成浮CORE动作,二次顶出时强行脱模,扣位处向外侧变形脱出;    后模缩CORE并具有斜顶时,开模顺序与后模缩CORE相同,只是当B板浮起时顶针板必须随着顶出,否则斜顶被拉坏应在回针上作一介子以保证此动作能够顺利实现;    (49)每次工模启运时一定要先用试运水泵测试运水,检验内模不渗漏; (50)工模启运前必须检验整套模外表清洁,用胶纸封口; 
09
2022-04
​CNC数控机床加工铝料,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铝料的前提下,需要考虑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不可抗拒因素:  1.机床本身的稳定度。 如果不是新机床或者机床进过大量的加工没有进行调试的情况下,会出现机床本身所造成的尺寸误差。 造成机床本身误差有以下几个因素:  (1)机械方面: a.伺服电机与丝杠之间松动。 b.滚珠丝杠轴承或螺母磨损。 c.丝杠与螺母之间润滑不足。 (2)电气方面: a.伺服电机故障。 b.光栅尺内部有污垢。 c.伺服放大器故障。 系统参数方面可进行PMC恢复,所以略去不提。  2.工件加工后冷却变形。 这个基本上无法避免,在加工时尽量注意冷却液的使用,以及在进行在位测量时,注意冷却后的工件变形。 二、可避免因素:  1.加工工艺: 其实大部分的实际加工误差都是由加工工艺不合理导致,在保证基本加工工艺(如铣削数控加工的“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大面后小面”或者夹具使用中“减少装夹次数,尽量采用组合夹具”等基本加工工艺细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铁屑对铝件造成的加工误差,因为铝件很软,排除的铁屑很容易使铝件造成加工误差比如,在FANUC或华中加工中心中,打深孔尽量使用G83指令,使铁屑可以排出。  2.切削三要素:  切削速度vc、进给量f、切削深度ap与刀具补偿这方面实在是不好细说,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磨损的前提下,调整参数充分发挥刀具切削性能,使切削效率最高,加工成本最低。在数控车床中,还有刀头磨损补偿等要素。  3.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中的数值计算: 在手工编程中,计算出现误差也是常见状况,不过现在大部分生产都是自动编程,所以,这部分只是提个醒,凑个字数而已。  4.准确对刀: 对刀不准确也是造成尺寸误差的因素,所以,尽量选择好的寻边器,如果机床有自动对刀器那就更好了,如果没有寻边器,试切吧,这就是操作经验了。以上是总结的数控加工中容易使精度误差的几项因素。希望小伙伴们受益哦~
东莞市沃尔鑫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1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