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5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发展带动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发展的趋势已日渐清晰。相较于美欧等国家地区,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起步较晚,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位于第一梯队。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打破了传统的汽车产业供应链体系,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遇。
“换道超车” 国产汽车零部件迎新机遇
汽车零部件行业对汽车产业的依存度较高,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方向、模式和需求。
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49万辆,销量为352.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9.48%和157.48%。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在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配套产品领域能够占据先发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呈现向新能源化发展的趋势。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梯队的我国,迎来汽车零部件产业“换道超车”机遇。
传统燃油车的供应链体系层层外包,形成“整车厂-一级供应商(Tier1)-二级供应商(Tier2)-三级供应商(Tier3)”的金字塔式供货结构。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传统国际Tier1巨头形成的森严壁垒逐步瓦解。新能源车企往往倾向于采取更为扁平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以更快的产品迭代节奏顺应市场变化。具体来说,现在的Tier2或者Tier3供应商可以越过Tier1直接供应给整车厂。
与进口零部件相比,国产零部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随着整车厂逐渐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国产汽车零部件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上升,因此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东北等地区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群。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步构筑本土供应链优势。
壁垒仍存 “多方合作+并购整合”成突破口
虽然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车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整车厂对于供应商的选择非常审慎,普遍实行合格供应商准入机制,建立了完善且非常严格的认证体系。这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准入门槛仍然较高。